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告 > 标准化新闻 > 工作动态
北仑区聚焦“三强一制造”,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时间:2017-08-11 来源: 浏览次数:2197
近年来,北仑区认真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结合北仑区域产业特色,深入推进质量强区、品牌强区、和标准强区建设,培育打造一批“浙江制造”品牌,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质量供给水平,有效推动了该区经济社会提质增效。
(一)实施质量战略,强“北仑制造”根基。以建设“质量强区”为目的,形成“依靠政府、联合部门、企业自律、科学监管、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一是注重协调联动,营造大质量工作机制。对产品、工程、服务、环境4大领域质量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将该区10个街道和26个区级职能部门确定为考核对象,并将品牌、质量、标准化等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计划,建立质量强区工作绩效评价体系。二是注重政府引导,提升企业发展质量。通过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设置引导企业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帮助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全区企业累计荣获市长质量奖5个、市长质量奖提名奖4个、区长质量奖27个,今年又有2家企业申报中国质量奖、1家企业申报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奖、7家企业申报宁波市市长质量奖。三是注重社会参与,鼓励产研合作创新。发挥企业能动性,引导企业独立建设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创新载体。截至目前,全区共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检测重点实验室1家、行业检测机构9家,拥有省市级企业院士工作站7家、企业研究院12家、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24家,基本覆盖北仑优势特色产业。
(二)强化品牌战略,为“北仑制造”代言。以品牌发展为抓手,挖掘辖区潜在目标企业,打造“浙江制造”品牌军团。一是加强品牌培育,深挖本区创牌潜力。拟定省市名牌培育名单,通过政策宣传、企业发动、街道配合,积极开展品牌申报推荐工作。全区累计拥有注册商标8737件、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著名商标30件、省名牌35件、市知名商标55件、市名牌41件。制定《北仑区“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实施方案(2016-2018)》,选定23家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涉及汽配、印染、文具、电机、机械等行业,其中东方电缆、海伯渔具等已通过“浙江制造”品牌认证。二是加强服务指导,夯实品牌培育基础。通过实地走访,了解企业创牌难点,协同行业协会、科研平台等第三方资源对企业进行精准服务。开展品牌训练营集训、质量提升大讲堂等活动,提升企业创建品牌的整体水平。推进基层品牌指导站建设,创建小港、新碶两个品牌指导站,其中小港品牌指导站成功获评宁波市三星级品牌指导站。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完善品牌激励机制。相继出台《北仑区关于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实施意见》、《北仑区商标品牌战略实施意见》等战略指导性文件,保障品牌创建工作开展。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若干意见》,加大产业政策对品牌企业的倾斜力度,给予政府采购优先,融资上市优先,资金补助等优惠,2016年兑现品牌奖励资金186.29万元。
(三)推动标准战略,促“北仑制造”发力。以《浙江省“标准化+”行动计划》为纲领,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双驱模式,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一是加大标准化建设投入。引导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建立和实施联盟标准,设立标准专项奖励资金,累计发放656.1万元,惠及企业近百家。全区累计完成市级重点标准化项目16项,全区55家企业主持或参与153项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其中东方电缆、海天集团、海伯渔具等累计发布“浙江制造”标准4项。推进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2016年规上企业“采标”率达67.8%,处于全国前列。二是提高标准化建设水平。积极参与创建国家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目前,该区正积极筹备全国压铸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中心落户北仑事宜,预计17年可正式成立。届时,该区将拥有包括全国制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内的2家国家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包括分会),预计数量占全市三分之一。三是完善标准建设合作体系。发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科研平台的协同作用,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等模式实现标准的产业化。其中大碶高档模具产业基地于2016年12月获评“全国压铸模标准化示范基地”,目前该基地有17家企业主持或参与的25个压铸模具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通过标准审定。
(一)实施质量战略,强“北仑制造”根基。以建设“质量强区”为目的,形成“依靠政府、联合部门、企业自律、科学监管、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一是注重协调联动,营造大质量工作机制。对产品、工程、服务、环境4大领域质量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将该区10个街道和26个区级职能部门确定为考核对象,并将品牌、质量、标准化等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计划,建立质量强区工作绩效评价体系。二是注重政府引导,提升企业发展质量。通过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设置引导企业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帮助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全区企业累计荣获市长质量奖5个、市长质量奖提名奖4个、区长质量奖27个,今年又有2家企业申报中国质量奖、1家企业申报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奖、7家企业申报宁波市市长质量奖。三是注重社会参与,鼓励产研合作创新。发挥企业能动性,引导企业独立建设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创新载体。截至目前,全区共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检测重点实验室1家、行业检测机构9家,拥有省市级企业院士工作站7家、企业研究院12家、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24家,基本覆盖北仑优势特色产业。
(二)强化品牌战略,为“北仑制造”代言。以品牌发展为抓手,挖掘辖区潜在目标企业,打造“浙江制造”品牌军团。一是加强品牌培育,深挖本区创牌潜力。拟定省市名牌培育名单,通过政策宣传、企业发动、街道配合,积极开展品牌申报推荐工作。全区累计拥有注册商标8737件、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著名商标30件、省名牌35件、市知名商标55件、市名牌41件。制定《北仑区“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实施方案(2016-2018)》,选定23家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涉及汽配、印染、文具、电机、机械等行业,其中东方电缆、海伯渔具等已通过“浙江制造”品牌认证。二是加强服务指导,夯实品牌培育基础。通过实地走访,了解企业创牌难点,协同行业协会、科研平台等第三方资源对企业进行精准服务。开展品牌训练营集训、质量提升大讲堂等活动,提升企业创建品牌的整体水平。推进基层品牌指导站建设,创建小港、新碶两个品牌指导站,其中小港品牌指导站成功获评宁波市三星级品牌指导站。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完善品牌激励机制。相继出台《北仑区关于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实施意见》、《北仑区商标品牌战略实施意见》等战略指导性文件,保障品牌创建工作开展。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若干意见》,加大产业政策对品牌企业的倾斜力度,给予政府采购优先,融资上市优先,资金补助等优惠,2016年兑现品牌奖励资金186.29万元。
(三)推动标准战略,促“北仑制造”发力。以《浙江省“标准化+”行动计划》为纲领,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双驱模式,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一是加大标准化建设投入。引导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建立和实施联盟标准,设立标准专项奖励资金,累计发放656.1万元,惠及企业近百家。全区累计完成市级重点标准化项目16项,全区55家企业主持或参与153项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其中东方电缆、海天集团、海伯渔具等累计发布“浙江制造”标准4项。推进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2016年规上企业“采标”率达67.8%,处于全国前列。二是提高标准化建设水平。积极参与创建国家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目前,该区正积极筹备全国压铸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中心落户北仑事宜,预计17年可正式成立。届时,该区将拥有包括全国制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内的2家国家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包括分会),预计数量占全市三分之一。三是完善标准建设合作体系。发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科研平台的协同作用,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等模式实现标准的产业化。其中大碶高档模具产业基地于2016年12月获评“全国压铸模标准化示范基地”,目前该基地有17家企业主持或参与的25个压铸模具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通过标准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