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告 > 标准信息 > 标准解读
制鞋领域国家标准专题解读
一、背景情况
第三届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1个分技术委员会和9个专业工作组,签约28家验证试验实验室。目前主导制修订发布国际标准4项,主导在研国际标准6项,归口强制性国家标准1项,推荐性国家标准81项,推荐性行业标准66项。
(一)标准体系建设情况
标准体系的建设以鞋类生产为主线,覆盖制鞋行业上下游产业,形成以鞋号、鞋楦、鞋类整鞋、鞋类部件和原辅材料、鞋类生产和流通、其他等六个分领域为基础层面的结构体系,且各分领域应由产品、方法等类型标准构成,此外鉴于儿童消费者的特殊性,将整鞋中的儿童鞋系列标准作为童鞋子体系予以充实和完善,进而形成新的鞋类标准体系。
(二)与国际标准水平一致性程度的情况
目前,ISO/TC 137和ISO/TC 216正式发布的国际标准共计83项,鞋标委已转化64项,列入国、行标计划7项,此外还有不宜转化的10项。根据标准一致性评估原则,制鞋领域标准一致性程度为97%。
(三)标准体系对于行业的作用
十三五标准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了产品安全性并协助出口企业跨域国际技术贸易壁垒,同时开展制鞋行业的基础性共性以及具有公益性质的标准研究,夯实制鞋标准体系的基础,并在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不断完善的前提下,逐步开展涉及生产过程控制和管理的相关标准研究,促进制鞋企业在产品质量规范化管理的同时,提高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和安全性,从而促进制鞋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逐步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伟大目标。
二、2019年发布部分标准解读材料
(一)标准名称
制鞋领域2019年发布的14项国家标准名称为《鞋类 鞋类和鞋类部件环境调节及试验用标准环境》、《鞋类和鞋类部件 抗细菌性能评估试验方法》、《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老化处理》、《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动态防水性能》、《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帮带拔出力》、《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缓震性能》、《鞋类 内底和内垫试验方法 吸水率和解吸率》、《鞋类 勾心试验方法 纵向刚度》、《鞋类 帮面试验方法 层间剥离强度》、《鞋类 帮面、衬里和内垫试验方法 缝合强度》、《鞋类 帮面和衬里试验方法 耐折性能》、《鞋类 帮面、衬里和内垫试验方法 颜色迁移性》、《鞋类 鞋底试验方法 抗疲劳性能》、《鞋类 鞋带试验方法 抗松脱性能》。
(二)标准制定背景
中国是全球鞋类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贸易大国,全球50%以上的鞋类产品产自中国。随着制鞋技术的进步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鞋行业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升级阶段,迫切需要由追求规模和速度向追求质量和效益转变,而消费者对于鞋产品性能的关注重点也从耐穿实用转向了卫生舒适,因此在不断提升制鞋设计水平和生产效率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对鞋产品质量的控制管理不断提升鞋的质量水平。
(三)标准主要内容
GB/T 22049-2019《鞋类 鞋类和鞋类部件环境调节及试验用标准环境》中给出了环境调节的定义及要求,并给出了试验用的两类标准环境。
GB/T 38017-2019《鞋类和鞋类部件 抗细菌性能评估试验方法》等同采用的国际标准为我国主导制定。适用于所有使用非溶出抗菌处理的鞋类和部件,该标准对试验用材料与设备、试剂和培养基、试验微生物、接种液制备、试样制备、试验方法、试验结果以及试验报告等进行了规定。
GB/T 3903.7-2019《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老化处理》等4项标准是对整鞋物理性能(老化、动态防水、帮带拔出、缓震)的试验方法标准,对各试验方法的试验原理、材料与仪器设备、试样制备及环境调节、试验步骤、试验结果以及试验报告等进行了规定。
GB/T 3903.33-2019《鞋类 内底和内垫试验方法 吸水率和解吸率》等8项标准是鞋类部件物理性能(勾心纵向刚度、帮面层间剥离、鞋底抗疲劳、鞋带抗松脱、以及帮面衬里内垫的缝合、耐折、颜色迁移、吸水解吸等)试验方法标准,主要内容包括试验原理、材料与仪器设备、试样制备及环境调节、试验步骤、试验结果以及试验报告。
(四)标准实施意义和作用
这些标准的制修订,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鞋类标准体系,为我国鞋类产品质量的管理和改进提供较为全面的技术支撑,为制鞋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引导和帮助;另一方面,通过提升标准的有效供给,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标准化,进一步解决制鞋业在产品质量把控上的痛点,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助力鞋类产品品质提升;同时,及时将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标准,加快国内外标准接轨,提高国内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开启了国际和国内标准协调制修订的探索,推动实现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加快中国鞋类产品“走出去”。